登范县城东楼

郑燮〔清代〕

独上秋城望,高楼出晓烟。西风漳邺水,旭日鲁邹天。

过客荒无馆,供官薄有田。时平兼地僻,何况又丰年。

李氏小园 其一

郑燮〔清代〕

小园十亩宽,落落数间屋。春草无秽滋,寒花有余馥。

闭户养老母,拮据市粱肉。大儿执鸾刀,缕缕切红玉。

次儿拾柴薪,细火煨陆续。烟飘豆架青,香透疏篱竹。

贫家滋味薄,得此当鼎餗。弟兄何所餐,宵来母剩粥。

行书五绝扇面

郑燮〔清代〕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贺新郎

郑燮〔清代〕

掷帽悲歌起,叹当年父母生我,悬弧射矢。半世销沉儿女态,羁绊难逾乡里。健羡尔萧然揽辔,首路春风冰冻释,泊马头浩渺黄河水,望不尽,汹汹势。

到看泰岱从天坠,矗空青、千岩万嶂,云揉月洗。封禅碑铭今在否?鸟迹虫鱼怪异,为我吊、秦皇汉帝。夜半更须陵日观,紫金球涌出沧溟底,尽海内,奇观矣。

独有难忘者,宁不见慈亲黑发,于今雪洒。检点装囊针线密,老泪潺谖而泻,知多少梦魂牵惹。不为深情酬国土,肯孤踪独骑天边跨?游子叹,关山夜。

颇闻东道兼骚雅,最羡是、峰峦十万,青排脚下。此去唱酬官阁里,酒在冰壶共把,须勖以、仁风遍野。如此清时宜树立,况鲁邹旧俗非难化,休沉溺,篇章也!

送顾万峰之山东常使君幕僚之作 调寄贺新郎

旭旦先生正之雅正庚戍夏至板桥 郑燮书

登东山绝顶诗云: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脚底青

李氏小园 其二

郑燮〔清代〕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还家行

郑燮〔清代〕

死者葬沙漠,生者还旧乡。遥闻齐鲁郊,谷麦等人长。

目营青岱云,足辞辽海霜。拜坟一痛哭,永别无相望。

春秋社燕雁,封泪远寄将。归来何所有,兀然空四墙。

井蛙跳我灶,狐狸据我床。驱狐窒鼯鼠,扫径开堂皇。

湿泥涂旧壁,嫩草覆新黄。桃花知我至,屋角舒红芳。

旧燕喜我归,呢喃话空梁。蒲塘春水暖,飞出双鸳鸯。

念我故妻子,羁卖东南庄。圣恩许归赎,携钱负橐囊。

其妻闻夫至,且喜且徬徨。大义归故夫,新夫非不良。

摘去乳下儿,抽刀割我肠。其儿知永绝,抱颈索我娘。

隋地几翻覆,泪面涂泥浆。上堂辞舅姑,舅姑泪浪浪。

赠我菱花镜,遗我泥金箱。赐我旧簪珥,包并罗衣裳。

好好作家去,永永无相忘。后夫年正少,惭惨难禁当。

潜身匿邻舍,背树倚斜阳。其妻径以去,绕陇过林塘。

后夫携儿归,独夜卧空房。儿啼父不寐,镫短夜何长。

悍吏

郑燮〔清代〕

县官编丁著图甲,悍吏入村捉鹅鸭。县官养老赐帛肉,悍吏沿村括稻谷。

豺狼到处无虚过,不断人喉抉人目。长官好善民已愁,况以不善司民牧。

山田苦旱生草菅,水田浪阔声潺潺。圣主深仁发天庾,悍吏贪勒为刁奸。

索逋汹汹虎而翼,叫呼楚挞无宁刻。村中杀鸡忙作食,前村后村已屏息。

呜呼长吏定不知,知而故纵非人为。

范县

郑燮〔清代〕

四五十家负郭民,落花厅事净无尘。苦蒿菜把邻僧送,秃袖鹑衣小吏贫。

尚有隐幽叹尽烛,何曾顽梗竟能驯。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

邺城

郑燮〔清代〕

划破寒云漳水流,残星画角动谁楼。孤城旭日牛羊出,万里新霜草木秋。

铜雀荒凉遗瓦在,西陵风雨石人愁。分香一夕雄心尽,碑板仍题汉彻侯。

扬州 其四

郑燮〔清代〕

江上澄鲜秋水新,邗沟几日雪迷津。千年战伐百余次,一岁变更何限人。

尽把黄金通显要,惟余白眼到清贫。可怜道上饥寒子,昨日华堂卧锦茵。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郑燮简介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