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赴街西行香赠卢李二中舍人(卢汀、李逢吉也)

韩愈〔唐代〕

天街东西异,祗命遂成游。月明御沟晓,蝉吟堤树秋。
老僧情不薄,僻寺境还幽。寂寥二三子,归骑得相收。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方桥

韩愈〔唐代〕

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

送李员外院长分司东都

韩愈〔唐代〕

去年秋露下,羁旅逐东征。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
饮中相顾色,送后独归情。两地无千里,因风数寄声。

送惠师(愈在连州与释景常、元惠游。惠师即元惠也)

韩愈〔唐代〕

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
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
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
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
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
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
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
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囷。
金鸦既腾翥,六合俄清新。
常闻禹穴奇,东去窥瓯闽。
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
幽踪邈难得,圣路嗟长堙。
回临浙江涛,屹起高峨岷。
壮志死不息,千年如隔晨。
是非竟何有,弃去非吾伦。
凌江诣庐岳,浩荡极游巡。
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
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
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
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
鹏鶱堕长翮,鲸戏侧修鳞。
自来连州寺,曾未造城闉。
日携青云客,探胜穷崖滨。
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
囊无一金资,翻谓富者贫。
昨日忽不见,我令访其邻。
奔波自追及,把手问所因。
顾我却兴叹,君宁异于民。
离合自古然,辞别安足珍。
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
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
寻崧方抵洛,历华遂之秦。
浮游靡定处,偶往即通津。
吾言子当去,子道非吾遵。
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
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
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
去矣各异趣,何为浪沾巾。

送郑尚书赴南海

韩愈〔唐代〕

番禺军府盛,欲说暂停杯。盖海旂幢出,连天观阁开。
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
货通师子国,乐奏武王台。事事皆殊异,无嫌屈大才。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台

韩愈〔唐代〕

南馆城阴阔,东湖水气多。直须台上看,始奈月明何。

游城南十六首。晚雨

韩愈〔唐代〕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投竿跨马蹋归路,才到城门打鼓声。

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

韩愈〔唐代〕

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
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韩愈〔唐代〕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郓州谿堂诗

韩愈〔唐代〕

帝奠九廛,有叶有年。有荒不条,河岱之间。及我宪考,
一收正之。视邦选侯,以公来尸。公来尸之,人始未信。
公不饮食,以训以徇。孰饥无食,孰呻孰叹。孰冤不问,
不得分愿。孰为邦蟊,节根之螟。羊很狼贪,以口覆城。
吹之喣之,摩手拊之。箴之石之,膊而磔之。凡公四封,
既富以强。谓公吾父,孰违公令。可以师征,不宁守邦。
公作谿堂。播播流水。浅有蒲莲,深有葭苇。公以宾燕,
其鼓骇骇。公燕谿堂,宾校醉饱。流有跳鱼,岸有集鸟。
既歌以舞,其鼓考考。公在谿堂,公御琴瑟。公暨宾赞,
稽经诹律。施用不差,人用不屈。谿有蘋苽,有龟有鱼。
公在中流,右诗左书。无我斁遗,此邦是庥。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韩愈简介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