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用前韵谢晏尚书以近著示及

范仲淹〔宋代〕

祖述贤人业,何因降玄乡。
周公旧才美,夫子近文章。
逸气弥冲斗,雄源甚决潢。
月中灵桂老,春外实芝芳。
远似天无翳,清如塞有霜。
日星图舜禹,金石颂成康。
涡曲风骚盛,营丘学校光。
至精含变化,大手凿洪荒。
崧岳词欺甫,甘泉价掩扬。
满朝当讽诵,终古岂遗忘。
恍若探龙际,森疑履虎傍。
半生游此道,观海特茫茫。

游乌龙山寺

范仲淹〔宋代〕

高岚指天近,远溜出山迟。
万事不到处,白云无尽时。
异花啼鸟乐,灵草隐人知。
信是栖真地,林僧半雪眉。

咏史五首其五·周人

范仲淹〔宋代〕

斧钺为藩忍内侵,商人涂炭奈何深。
不烦鱼火明天意,自有诸侯八百心。

咏史五首其四·商人

范仲淹〔宋代〕

履癸昆吾祸莫移,应天重造帝王基。
子孙何事为炮烙,不念嘻吁祝网时。

移丹阳郡先游茅山作

范仲淹〔宋代〕

丹阳太守意何如,先谒茅卿始下车。
展节事君三黜后,收心奉道五旬初。
偶寻灵草逢芝圃,欲叩真关借玉书。
不更從人问通塞,天教吏隐接山居。

新定感兴五首

范仲淹〔宋代〕

江上多嘉客,清歌进白醪。
灵均良可笑,终日著离骚。

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

范仲淹〔宋代〕

世德践甲科,青紫信可拾。
故乡特荣辉,高门复树立。
馀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
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
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
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
乘兴访隐沦,今逢贺老无。
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
未能同仙舟,离樽少留驻。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得李四宗易书

范仲淹〔宋代〕

秋风海上忆神交,江外书来慰寂寥。
松柏旧心当化石,埙篪新韵似闻韶。
须期管鲍垂千古,不学张陈负一朝。
三复荆州无限意,王孙芳草路遥遥。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三绝

范仲淹〔宋代〕

萧条腊后复春前,雪压霜欺未放妍。
昨日倚栏枝上看,似留芳意入新年。

河朔吟

范仲淹〔宋代〕

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從知壮士羞。
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
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
民得夸襦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忧。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