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suì)不胜吹。
杨柳千万条似拂脸之丝,绿色柳枝不堪于风儿吹。
绿烟:指杨柳繁茂如烟的枝条。金穗:金色的嫩枝。吹:一本作“移”。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xiù)垂。
芳香随静婉之歌梁尘飞,身影伴着娇娆舞袖下垂。
静婉:即张静婉,为南朝羊侃的宠姬,善歌舞。歌尘起:形容歌声动听,余音绕梁,惊起梁尘。娇娆:一本作“娇饶”,即董娇饶,为东汉宋子侯《董娇饶》诗中所咏的美女。
羌(qiāng)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zhuàn)最高枝。
羌笛奏一首哪里的乐曲,飘泊莺婉转鸣于最高枝。
羌管:一本作“羌笛”。古代有用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曲:一本作“笛”。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众宫九街柳絮犹如雪花,飞过了 宫墙双方自然知。
陌:一本作“曲”。自:一本作“不”。
2、萧枫.唐诗宋词全集 第11卷:西安出版社,2000年07月:31
3、董乡哲.“温庭筠”诗集译意:三秦出版社,2010.07:222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柳千万条似拂脸之丝,绿色柳枝不堪于风儿吹。
芳香随静婉之歌梁尘飞,身影伴着娇娆舞袖下垂。
羌笛奏一首哪里的乐曲,飘泊莺婉转鸣于最高枝。
众宫九街柳絮犹如雪花,飞过了 宫墙双方自然知。
注释
绿烟:指杨柳繁茂如烟的枝条。金穗:金色的嫩枝。不胜:禁不起。吹:一本作“移”。
静婉:即张静婉,南朝梁时人,善歌舞。歌尘起:形容歌声动听,余音绕梁,惊起梁尘。
娇娆:一本作“娇饶”,即董娇饶,为东汉宋子侯《董娇饶》诗中所咏的美女。
羌管:一本作“羌笛”。古代有用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曲:一本作“笛”。
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啭。
九陌:泛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市。陌,一本作“曲”。
自:一本作“不”。
2、萧枫.唐诗宋词全集 第11卷:西安出版社,2000年07月:31
3、董乡哲.“温庭筠”诗集译意:三秦出版社,2010.07:222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以杨柳的形、色及与风的关系起自;颔联引用典故人物,以歌、舞的形式表现了独自相思时采用的方式;颈联以听觉为出发点,采取传声的方法传达思念的相息;尾联接颈联而写,在视觉上为作者传达思念的相息。此诗只有首联实写杨柳,其余皆用比、用自,曲尽其妙。
此诗首联以杨柳的形、色及与风的关系起自,为其“千条”“丝”的主旨作了基本确定。颔联引用了“静婉”“娇娆”两则典故人物,以歌、舞的形式表现了独自相思时采用的方式。联间头文字“香”影”体现了其生理特征。
如果说前两联表现为自娱自乐的“思”。自颈联始,以听觉为出发点,采取传声的方法传达相息。具体用吹奏羌笛和流莺“百啭”,呼唤“最述枝”。作为对述官比喻,除了皇上只有一人之下万之上的宰相才算得上“最述枝”。除此外,还要委托众宫九街上的如雪柳絮,越过宫墙,在视觉上为他们传达思念的相息。
综上,此诗正如沈约词《江南弄·阳春曲》所描述:“弦伤曲怨心自知。心自知,人不见。”故后两联发起的行为就是为了使致“思”的对象知。如此“思”才能落到实处,从而获得预期的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据“最高枝”判断,一定是在李程任宰相的长庆四年(824年)至宝历二年(826年)间,与《寄词》《赠苏十三中丞》的创作时间同。故此诗题柳是假,而是为抒发相思情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