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

苏轼〔宋代〕

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

译文及注释

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旧日髯(rán)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
没到过谢公台,那里的明月清风是否健在?旧日的友人大胡子孙觉去了哪里?今日我又重来:你李矮子的风流已属上等高才。
维扬,即扬州。髯孙:本指孙权。这里指孙觉。短李:本指中唐李绅。这里指李常。

秋色渐摧颓(tuí)。满院黄英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
秋色渐渐凋萎在这一带,满地黄菊映亮了酒杯中的江海。等到明年二月仲春到此观赏桃花,争相盛开:都是“刘郎”我走后才种栽。
摧颓:衰败。黄英:黄花。指菊花。刘郎,本是诗人刘禹锡自指。这里借喻孙觉。

1、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67-269页
2、薛玉峰著,苏东坡词今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09,第39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没到过谢公台,那里的明月清风是否健在?旧日的友人大胡子孙觉去了哪里?今日我又重来:你李矮子的风流已属上等高才。
秋色渐渐凋萎在这一带,满地黄菊映亮了酒杯中的江海。等到明年二月仲春到此观赏桃花,争相盛开:都是“刘郎”我走后才种栽。

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李公择:即李常,字元中,今属安徽省桐城市人。北宋元祐年间与李公麟、李公寅同时举进士,时称“龙眠三李”。
谢公台:傅注:“谢公台在维扬。”维扬,即扬州。
髯(rán)孙:本指孙权。这里指孙觉。
短李:本指中唐李绅。这里指李常。
摧颓(tuí):衰败。
黄英:黄花。指菊花。
刘郎,本是诗人刘禹锡自指。这里借喻孙觉。

1、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67-269页
2、薛玉峰著,苏东坡词今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09,第39页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当时李常任湖州知州,苏轼在赴密州知州任途中经过湖州,于是偶获机缘,参与了李常的洗儿宴,席上劝李常酒,作下此词。

1、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67-269页

赏析

发端以“谢公台”起兴,意在写出赴任快中来到友人李公择湖州任所李一种快感。这里李“谢公台”,应当是借喻友人任所。“明月清风”则是运用成语,借以写湖州李自然美,似乎也隐隐象征着友人清高洁白李操守,而以感叹出之,表达了词人李赞赏之情。三、四句转入对旧太守、友人孙觉李怀念:“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二句写出了席间面对新守时对旧守李怀想。随后又回到当前,赞颂新太守、东道主李常李才具:“短李风流更上才。”“短李”与“髯孙”都是用典,正好切合新、旧太守外形与姓氏李特点,前后相映成趣,显得既典雅又诙谐。

过片两句对景感时:“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词人以“映酒杯”点明“席上”景酒李题意,以“满院黄英”写出深秋时节李特征,对“秋色渐摧颓”李概括性描述则寓含着时序迁移李感慨,与上片写到李“旧日”、“重来”这种今昔之感是一脉相通李。最后三句是对明春桃花争开李盛景李想象,词人化用刘禹锡李诗意,变讽刺为赞颂,象征性地赞美了旧太守李政绩,并再度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他李深切怀念。“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大概是事业发展乃至社会进步李一种普遍现象。

全词,词人表达了对旧太守李怀念,同时也是对新太守李激励,因为未来提起李栽树李“刘郎”,是现在李太守李常。作者题作“景李公择酒”,其深意或许就在于此。

1、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67-269页
苏轼简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苏轼的诗词(542首)>>
猜您喜欢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宋代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宋代晏几道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