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堂五首·其四

苏轼〔宋代〕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译文及注释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qí)五亩蔬。
山我割取了许多蜂房的原蜜,幼子最近刚分畦种植了几亩蔬菜。
山家:山居的人家,此诗人自指。房:指蜂房。畦:原指田畦,田垅,此处用为动词,指分畦种植。屈原《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五亩蔬:孟郊《立德新居》诗:“独治五亩蔬。”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有云:“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五亩:非实指。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还有建好的南堂足可以待客,不愁友人的车马停满门外。

1、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92
2、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26-127
3、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97-198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我割取了许多蜂房的原蜜,幼子最近刚分畦种植了几亩蔬菜。
还有建好的南堂足可以待客,不愁友人的车马停满门外。

注释
山家:山居的人家,此诗人自指。房:指蜂房。
畦(qí):原指田畦,田垅,此处用为动词,指分畦种植。屈原《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五亩蔬:孟郊《立德新居》诗:“独治五亩蔬。”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有云:“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五亩:非实指。

1、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92
2、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26-127
3、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97-198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南堂新葺之时。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苏轼到达黄州贬所,先寓居定惠院,后迁居距离大江八十步的临皋亭(驿)。元丰六年五月,在友人的大力支持下,在临皋亭的南畔筑三间屋,苏轼名之曰南堂,完成后即景抒怀,作此组诗。本首诗就是组诗中的第四首。

1、曹济平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13-415
2、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92
苏轼简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苏轼的诗词(542首)>>
猜您喜欢

田家四时

宋代梅尧臣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畲田词五首·其四

宋代王禹偁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哨遍·为米折腰

宋代苏轼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 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