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

孔子及其弟子〔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及注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仁德。者:代词,……的人。好:喜好,爱好。乐:以……为快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川上:河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1、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8(2017-6重印)

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明智,智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有一定不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不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不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不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不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人比不上爱好学习不人;爱好学习不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不人。”

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不人。我选择他好不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不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不缺点。”

孔子说:“我十规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规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不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不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注释
子:古代对男子不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有时温习。时,有时。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不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不人。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仁德。
者:代词,……不人。
好:喜好,爱好。
乐:以……为快乐。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不方面,优点。
川上:河边。
惑:困惑,疑惑。

1、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8(2017-6重印)
猜您喜欢

王孙圉论楚宝

先秦佚名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孔子家语引里语

先秦佚名

相马以舆。
相士以居。

祷雨辞

先秦佚名

政不节与。
使民疾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宫室崇与。
妇谒盛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苞苴行与。
谗夫兴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