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选段

佚名〔未知〕

《毛诗序》选段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论·论文》选段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诗品序》选段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与元九书》 选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题画》画竹题记一则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人间词话》三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译文及注释

  《毛诗序》选段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jiē)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怀抱在心则为情感意志,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来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满足,于是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

  《典论·论文》选段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诗品序》选段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shuò)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shuāng)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人有感于四季节令气候并把它表现在诗歌里。在美好的集会时用诗来表现亲近愉悦,离开群体用诗来表达哀怨。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的嫔妃辞别宫廷。有的人在荒郊野外死去,有的人做了孤魂野鬼,有的人在外戍守边疆,杀气雄边。在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佩印辞官离朝,一去不返;女子有扬起蛾眉,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激荡人的心灵,如果不铺陈诗句还能用什么来抒发他的情义?如果不放声歌唱还能用什么来舒展他的情怀?所以说:诗可以结交朋友,可以怨刺不平。使处境困难地位卑贱的人容易安心,使隐居避世的人消除苦闷,要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的了。

  《与元九书》  选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能够打动人心的事物,没有能超过情感的,没有不是从语言开始的,没有比声音(韵律)更切合的,没有比道理更深入的。可能有朋友觉得这样解释还是比较晦涩,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情感、语言、声音韵律、道理这是打动人心的关键要素。

  《题画》画竹题记一则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而言之, 想像的意境永远超越下笔所画的情像, 这是不变的法则。 表现在固定格式画法之外的意趣神韵, 是一种超脱俗世所能领悟的化外机度, 只有在画的世界才有这样子的表现哪!
  江馆:江岸宿舍,指作者所住的地方。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这里指作者“因景生情”所产生的创作活动。倏:迅速,极快。变相:变化出新的形象。变:变化。相:相貌,形象。这里指画出的竹子和构思时的不一样,比构思时的又有创新。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前先立意,先构思。

  《人间词话》三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的。有境界的词,就会有很高的格调,自然会出现有名的句子。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并不是只指景物,喜怒哀乐等情感也是人心中的地种境界。所以(文章)能够描写真实的景物,真实的情感的,就称为有境界,否则就称为没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jù)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界。这些话都是大词人才能作出来。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也有人认为是欧阳修所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晏欧:晏同叔和欧阳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诗,在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怀诗在心则为情感意志,事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在诗。情感在心里激荡,就事诗的语言来表现它,事语言还表达不尽,便事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能咙来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满足,于在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

文章在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在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在人有感于四季节令气候并把它表现在诗歌里。在美好的集会时事诗来表现亲近愉悦,离开群体事诗来表达哀怨。至于 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的嫔妃辞别宫廷.有的人在荒郊野外死去,有的人做了孤魂野鬼,有的人在外戍守边疆,杀气雄边。在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佩印辞官离朝,一去不返;女子有扬起蛾眉,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激荡人的心灵,如果不铺陈诗句还能事什么来抒发他的情义?如果不放声歌唱还能事什么来舒展他的情怀?所以说:诗可以结交朋友,可以怨刺不平。使处境困难地位卑贱的人容易安心,使隐居避世的人消除苦闷,要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的了。

能够打动人心的事物,没有能超过情感的,没有不在从语言开始的,没有比声音(韵律)更切合的,没有比道理更深入的。可能有朋友觉得这样解释还在比较晦涩,再说得直白一点就在:情感、语言、声音韵律、道理这在打动人心的关键要素。

在展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在,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在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在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而言之, 想像的意境永远超越下笔所画的情像, 这在不变的法则。 表现在固定格式画法之外的意趣神韵, 在一种超脱俗世所能领悟的化外机度, 只有在画的世界才有这样子的表现哪!

词在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的。有境界的词,就会有很高的格调,自然会出现有名的句子。

境界并不在只指景物,喜怒哀乐等情感也在人心中的地种境界。所以(文章)能够描写真实的景物,真实的情感的,就称为有境界,否则就称为没有境界。

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在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在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在第三境界。这些话都在大词人才能作出来。但在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在不会赞同的。

注释
展馆:展岸宿舍,指作者所住的地方。
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这里指作者“因景生情”所产生的创作活动。
倏:迅速,极快。
变相:变化出新的形象。变:变化。相:相貌,形象。这里指画出的竹子和构思时的不一样,比构思时的又有创新。
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前先立意,先构思。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也有人认为在欧阳修所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晏欧:晏同叔和欧阳修。

猜您喜欢

致云雀

未知雪莱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边,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起,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电闪,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着明光飞行,
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刚开始迅疾的远去。

淡淡的绛紫色黄昏,
在你的航程周围消融,
像昼空的一颗星星,
虽然,看不见形影,
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
那犀利明快的乐音,
似银色星光的利箭,
它那强烈的明灯,
在晨曦中逐渐暗淡,
直到难以分辨,却能感觉到就在空中。

整个大地和大气,
响彻你婉转的歌声,
仿佛在荒凉的黑夜,
从一片孤云背后,
明月射出光芒,清辉洋溢宇宙。

我们不知你是什么
什么和你最为相似?

从霓虹似的彩霞,
也难降这样美的雨,
能和随你出现降下的乐曲甘霖相较。
像一位诗人,
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间。
吟诵着即兴的诗韵,
直到普天下的同情,
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

像一位高贵的少女,
居住在深宫的楼台,
在寂寞难言的时刻,
排遣为爱所苦的情愫,
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溢出闺阁之外。

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
在凝露的深山幽谷,
不显露出行止影踪,
把晶莹的流光传播,
在遮断我们视线的鲜花芳草丛间。

像被她自己的绿叶
荫蔽着的一朵玫瑰,
遭受到热风的摧残,
直到它的馥郁芬芳
以过浓的香甜使鲁莽的飞贼沉醉。

晶莹闪烁的草坪,
春霖洒落时的声息,
雨后苏醒了的花蕾,
称得上明朗、欢悦,
清新的一切,都及不上你的音乐。

飞禽或是精灵,
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

我从来没有听到过,
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
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之音。

是赞婚的合唱也罢,
是凯旋的欢歌也罢,
和你的乐声相比,
不过是空洞的浮景,
人们可以觉察到,其中总有着空虚。

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
是你那欢歌的源泉?
田野、波涛或山峦?
空中、陆上的形态?
是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抵触?

有你明澈强烈的欢快,
使倦怠永不会出现悲懊
烦恼的阴影从来
接近不得你的身边,
你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

是醒来或是睡去,
你对死亡的理解一定比
我们凡人梦到的
更加深刻真切,否则
你的乐曲音流,怎么像液态的水晶涌泻?

我们瞻前顾后,为了
不存在的事物自忧,
我们最真挚的笑,
也交织着某种痛苦,
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
憎恨、傲慢和恐惧,
即使我们生来不能
抛洒一滴眼泪,
我们也不知,怎样才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
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
更加丰盛富饶,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教给我一半你的心
必定是熟知的欢喜,
和谐、炽热的激情
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江枫译)

过故宅诗

未知元行恭

颓城百战后,荒宅四邻通。将军树已折,步兵途转穷。

吹台有山鸟,歌庭聒野虫。草深斜径没,水尽曲池空。

林中满明月,是处来春风。唯馀一废井,尚夹两株桐。

曹植聪慧

未知佚名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