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棋

苏轼〔宋代〕

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従之戏,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
谁欤棋者,户外屦二。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空钩意钓,岂在鲂鲤。
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译文及注释

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従之戏,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庐山的五老峰前,白鹤古道的遗址仍留存着。

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茂盛的长松下荫凉的庭院,清风和煦,阳光正好。
风日:风与日。指天气。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
我时常独自游览,在山中没有遇见一个人。

谁欤(yú)棋者,户外屦(jù)二。
下棋的人到底是谁啊?在这室外对棋。
欤:表示感叹,跟“啊”相同。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不曾听见说话声,常听见落下棋子的声音。

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二人对坐下棋,谁能理解其中的滋味。
纹枰:古代对围棋棋盘的别称。

空钩意钓,岂在鲂(fáng)鲤。
用空的鱼钩钓鱼只是想感受垂钓乐趣,哪里是为了鲂鲤呢?
岂:哪里。

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小孩子下棋一直在说着什么。
小儿:小孩,孩子。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下棋获胜了,自然高兴;失败了,也是可以愉快自然的。

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姑且就这样罢了,生活本应该悠闲自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庐山”五老峰前,白鹤古道”遗址仍留存着。
时盛”长松下荫凉”庭院,清风和煦,阳光正好。
我时常独自游览,在山中没有遇见一个人。
不曾听见说话声,常听见落下棋子”声音。
二人对坐下棋,谁能理解其中”滋味。
用空”鱼钩钓鱼只是想感受垂钓乐趣,哪里是为了鲂鲤呢?
小孩子下棋一直在说着什么。
下棋获胜了,自然高兴;失败了,也是可以愉快自然”。
姑且就这样罢了,生活本应该悠闲自在。

注释
风日:风与日。指天气。
谁欤:表示感叹,跟“啊”相同。
纹枰:古代对围棋棋盘”别称。
岂:哪里。
小儿:小孩,孩子。

苏轼简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苏轼的诗词(542首)>>
猜您喜欢

失题三道

宋代苏轼

公子只应见画,此中我独知津。
写到水穷天杪,定非尘土间人。

亡妻王氏墓志铭

宋代苏轼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祭石曼卿文

宋代欧阳修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