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直进船

李敬方〔唐代〕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译文及注释

(biàn)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汴河连接江淮水好处是很多的,对老百姓来说利和害是连在一起。
汴河:在今河南省开封附近。生人:生民,老百姓。为害:受害。相和:相等。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zhī)(gāo)是此河。
整个东南的四十三州土地,就是靠这条河把那里的民脂民膏搜刮尽了。
东南:唐时指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脂膏:人民辛勤劳动所创造的财富。

1、李丽琼.《唐诗三百首》: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08:第145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汴河连接江淮水好处是很多的,对老百姓来说利和害是连在一起。
整个东南的四十三州土地,就是靠这条河把那里的民脂民膏搜刮尽了。

注释
汴(biàn)河:在今河南省开封附近。
生人:生民,老百姓。
为害:受害。
相和:相等。
东南:唐时指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
脂(zhī)膏(gāo):人民辛勤劳动所创造的财富。

1、李丽琼.《唐诗三百首》: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08:第145页

创作背景

唐代开元年间,汴河重新得到疏导,成为当时洛阳与各地水上交通的要道。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十分严重,他们不仅拥兵对抗中央,而且税赋不入朝,朝廷财政来源都仰给予江南诸州,残酷压榨百姓取得的财富,均由汴输送出来。此诗即有感于此而作。

1、管士光.《唐诗三百首新编》:百家出版社,2007.1:第252页

赏析

诗人用故设悬疑的手法反映了中晚唐之际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唐朝中央政府对东南四十三州百姓疯狂盘剥的这一事实。

“汴水通淮利最多”,通济渠的开凿沟通了南北的交通,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生人为害亦相和”,这里是指运河的开通对老百姓来说,利和害是连在一起的,中晚唐以后,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祸害变得越发明显。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运河成了运输必不可少的渠道,可怜四十三州的百姓一年的劳动果实全都通过这条运河被输往唐王朝的府库,从此陷进了深重的灾难之中。

此诗虽咏汴河,但揭露的却是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诗文由汴河直进船展开议论,既肯定了汴水开通的好处,也鲜明地指出了随之而来的祸害。诗人十分同情劳动人民,斥责了统治阶级利用运河搜刮民脂民膏的无耻行径。

1、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第378页

李敬方

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唐代诗人。穆宗长庆三年【823】进士。文宗太和【827-835】间,曾任歙州【安徽省歙县】、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刺史。著有《李敬方诗》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李敬方的诗词(7首)>>
猜您喜欢

杜位宅守岁

唐代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题壁

唐代严含质

下玄八千亿甲子,丹飞先生严含质。谪下中天被斑革,
六千甲子。血食涧饮厕猿狖,下浊界。景云元纪升太一。

行路难

唐代孟云卿

君不见高山万仞连苍旻,天长地久成埃尘。
君不见长松百尺多劲节,狂风暴雨终摧折。
古今何世无圣贤,吾爱伯阳真乃天。金堂玉阙朝群仙,
拍手东海成桑田。海中之水慎勿枯,乌鸢啄蚌伤明珠。
行路难,艰险莫踟蹰。